

色彩技术分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发布时间: 2022-11-30 18:48:09.670

广义的色彩管理一般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产品的颜色进行控制,以达到目标颜色;狭义的印刷色彩管理是指基于国际色彩联盟(ICC)制定的标准,针对设计、打样和生产颜色的一致性进行管理,达到在不同显示媒介上的颜色一致。色彩准确是印刷生产的核心要素,需要用各种工具和体系对色彩进行控制和管理,已经是人们的共识。
作为以色彩复制为主要目标的印刷企业,实际上都有在做色彩管理,只是对于色彩管理的投入和最终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十分注重色彩管理,他们购买最先进的色彩管理工具,组建专业、完整和实力强大的色彩管理团队,并拥有国际色彩管理相关认证,得到高端品牌商的青睐,拥有大量的订单。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只有基本的色彩管理工具,配备基本的专业色彩管理人员,只能满足一般客户的颜色相关要求。
色彩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色彩复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使用不同的呈色原理、不同的基材、不同的色料、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后处理工艺;即使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下,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颜色也无法自然保持恒定。所以,为了达到一致和较为恒定的颜色再现,需要反复对色彩进行调整和管理,否则将会失控无法达到颜色目标,从而产生浪费甚至退单和赔偿。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竞争中,色彩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接收业务的质量和数量。客户希望印刷企业有完整的色彩管理工具和完善的色彩管理体系,可以很快提交符合要求的样品,并可以在后续中保持色彩的稳定生产,否则将影响客户的信任和信心,造成订单的流失。
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色彩管理的缺失会加长调整的时间,造成更多的废品和废料。特别是有害物料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处理费用,而且会带来更多的污染。好的色彩管理可以快速达到颜色要求,减少相关的浪费,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色彩管理四个基本要素

1
保持物料、设备和工艺的稳定性
保持物料、设备和工艺的稳定性是实现色彩管理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导致色彩管理不成功的原因,往往都是印刷车间的标准化没有做好。相对来讲,印前车间的屏幕校正、数码打样数字化程度很高,CTP相对先前的菲林晒版在稳定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免冲洗版的应用,更加提升了印前的稳定性。
印刷车间的标准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培训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去做色彩管理,需要他们做哪些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并严格执行;各种耗材稳定(以胶印为例,如车间温湿度、润版液、橡皮布、墨路水路压力等),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换,如必须更换需要评估并重新做测试和曲线调整;生产过程使用仪器测量,严格以数据来管控。
2
要有完整的色彩管理工具
颜色数据化是做好色彩管理的基础,现在色彩管理工具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针对不同材料和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案。
3
要遵循标准并获得相关认证
印刷色彩管理的标准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涵盖印前设计、制版到印刷各个阶段,也包括了胶印、柔印等不同的印刷方式。为了贯彻这些标准,满足国际品牌商的严格要求,印刷标准认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的G7、PSA、GMI、PSO等都是比较主流的认证流程。
4
专业人才和组织建设
仅有好的设备、材料和工具是不够的,工厂内标准和流程的制定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选择和创建,这些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来建立。
如何获得高水准的
色彩准确度和数据完整性
现在的印刷材料和效果越来越为复杂,给准确测量带来了挑战。如何获得高水准的色彩准确度和数据完整性,可以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对于不同的基材,选用的测量仪器结构应该是不同的。普通纸张印刷可以用45°/0°结构的eXact仪器来检测和控制;但对于金银卡纸印刷需要选择积分球结构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对于金、银、珠光等特殊效果油墨则需要使用多角度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否则数据将无法准确和完整表现产品的外观特性,也无法获得与目视一致的结果。
色控条(Colorbar)是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色彩信息检测和控制的元素。其中包含了各种颜色信息,比如密度、色度、网点扩大、叠印、中性灰等。通过对色控条的测量和控制,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幅面的颜色进行管控。如今的很多包装都在使用专色,大面积的专色可以直接进行测量,而有些小面积的专色需要增加测量用色块来实现数据化管控。
此外,工具的精度和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所以需要按照原厂建议和企业自己的需求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校准标定,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数据。

2
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
员工需要获得足够的培训,掌握正确使用硬件和软件的技能,从而可以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解读测量结果,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同时,目视评估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毕竟最终的产品是放在货架上供消费者挑选的,况且数据是在非常特定的状态下获得的,所以通过目视对颜色进行评估仍十分必要。标准的光源、合适的环境、合理的样品摆放和经过评估认证的眼睛都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人力资源的缺乏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在经营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差异化竞争,有些客户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管理系统展开升级,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一是提升颜色的自动化测量水平。传统的手工单点式测量费时费力,准确性也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反应的需求。而升级后的自动扫描测量系统IntelliTrax2,可以在几秒内对一整条色控条进行扫描,从而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真实数据,便于后续分析和调整。

二是提升颜色智能化控制水平。在配方研发阶段,客户使用IFS6油墨配色系统,可以智能计算出各种专色的颜色配方,迅速而且准确地配制出客户需要的专色。在生产阶段,客户安装了颜色闭环管理系统,接收自动扫描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对比颜色目标进行相关计算,将墨量调整信息自动发送给印刷机进行墨键调整,从而可以迅速印出符合要求的颜色。

产品的颜色数据实际上也是企业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如何被妥善保存并被合理利用也是非常有挑战的。使用专业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并定期整理可以有效保护这些数字资产;经过专业分析可以获得相关的洞察,可用于对未来产品和工艺的改善。基于网络和云技术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有效保存数据并很方便地在不同部门或工厂间分享,以发挥最大效力。

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新闻
凯印科技-凭借专业的研发和服务队伍、健全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创新机制,顺利通过企业自评、深圳市初审、国家部委的复核等程序,最终荣获 “专精特新企业” 、“高新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多项荣誉称号。荣誉的获取,是对凯印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实力及行业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公司创新发展成就的再次肯定,标志着凯印科技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又迈入了一个更高的新台阶。
提升色彩管理效率,轨道扫描仪的关键角色在现代的设计和印刷行业,色彩管理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成本。因此,如何提升这一效率,成为了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而在众多技术设备中,轨道扫描仪的出现,无疑是为这一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什么是轨道扫描仪?在深入讨论之前,先来聊聊什么是轨道扫描仪。想象一下,你在准确地调整画布上的每一笔,每一种颜色。轨道扫描仪就像是一位先进的助手,帮助你快速而精准地获取色彩信息。它通过效率高的扫描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色彩的细微变化,确保每一个色彩在再现时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轨道扫描仪的技术优势现在,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选择轨道扫描仪?传统的色彩测量工具难道不够用吗?”其实,传统工具的局限性在于它们往往需要手动操作,且对用户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轨道扫描仪则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操作难度。此外,轨道扫描仪还具备高精度的色彩采集功
“客户发来的样稿颜色超美,印出来却像加了层灰滤镜?”——这大概是设计师和印刷厂最怕的“翻车现场”。色彩管理听起来高大上,但核心就一句话:“从屏幕到实物,颜色别跑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用爱色丽(X-Rite)和GMG这两大“色彩保镖”,让客户样稿和成品“零色差”对话!
数字化技术正在掀起一场印刷行业革命。然而,当胶印厂寻找改善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时,油墨室却经常被忽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误会,因为一旦胶印油墨不合格,印刷车间的一切标准化努力都会白费。


服务热线:
180 8888 0185
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市花路3号福年广场大厦B1栋605





Copyright ©深圳市凯印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6126578号 SEO
网站支持:中企动力 深圳